您的位置:首页>栏目首页 > 驱动 >

开源节流 责任到人——甘肃耕地保护一线见闻 天天即时看

2023-06-27 04:27:53    来源:新华网

新华社兰州6月25日电题:开源节流 责任到人——甘肃耕地保护一线见闻

新华社记者宋佳、崔嘉琪


(资料图片)

炎炎夏日,汽车行驶在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金塔镇胜利村以东路段。高温炙烤着道路两旁的戈壁荒滩,放眼望去,裸露的砂石地之间,田垄交错,绿意盎然。

“这400多亩地种的是洋葱,现在正是膨大期。”种植户杨泽来告诉记者,几年前,这一片还是寸草不生的荒滩,经过持续的土地开发,荒滩摇身变为农田,开始“生金长银”。

今年是杨泽来这里种植的第三年,他已经为洋葱找好了“下家”。“这些洋葱都出口到日本、韩国等国家,已经签了订单。”他估算,一亩地至少能挣2000元。

甘肃省地处西部,拥有大量闲置的戈壁荒滩等资源。近年来,通过开发整理,曾经沟壑纵横、砂石遍地的荒芜地,已经成为人们的“粮袋子”“菜篮子”和“钱袋子”。

在酒泉市肃州区总寨镇西店村,1000多亩复垦地上玉米植株青翠,长势喜人。西店村村委会主任景万瑞说,旧村搬迁后,腾出的宅基地、边角地通过复垦被打造成甘肃省首个“玉米无人化农场”。“原来是‘鸡窝田’‘巴掌地’,现在不但集中连片,各个环节都是智能化全自动控制。”他说。

图为位于酒泉市肃州区西店村的“玉米无人化农场”。新华社记者宋佳 摄

小田变大田的同时,水利设施不断改善,村民愈加感受到实打实的利好。

“过去是土渠,土地整治以后建了砖渠,浇水方便多了。”金塔县古城乡古城村村民李军说,以前浇水要在地里修土坝子,时不时要夯土,费时又费事。“现在一拉节制闸就能浇水,五六分钟干完之前半小时的活。”

古城村党总支书记付勤章还给记者算了一笔“节水”账,土渠跑冒滴漏严重,砖渠省水效率高,“一亩地水费能省40块钱,一年下来全村浇地成本能降1万多块。”

图为付勤章在巡田。新华社记者崔嘉琪 摄

在“开源节流”的同时,甘肃省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,全面加强耕地保护执法监管,多措并举保数量、提质量、控用途,让每一块耕地都有“守护人”。

早上8点,金昌市永昌县北海子村自然资源协管员史海龙准时开始“巡查”。他手里拿着本子,边走边看边记录,时不时比对手机上国土调查系统的卫星影像图。“前年巡查时发现这家农户在耕地上建了木材加工厂,马上上报整改。你看现在这地长得多好。”他指着一处绿油油的麦田对记者说。

作为协管员,史海龙每周至少要完成一次“巡村”,看村里耕地有无违法占用等情况,督促协调违占耕地复垦,宣传耕地保护政策法规……

史海龙明显感受到,这两年违占乱占越来越少,村民的耕地保护意识不断加强。“原来是‘我的地我想怎样就怎样’,现在想建房子啥的都会来问问什么地可以用。”

耕地是粮食安全的压舱石,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。这些年,甘肃省严守耕地红线,对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,落实耕地占补平衡,实施耕地“进出平衡”,取得一定成效。甘肃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,将开展市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情况考核,进一步落实耕地保护工作。

关键词:

相关阅读